当前位置: 首页信息

古蔺

信息详情

古蔺

一、地理篇

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、云贵高原北麓,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°41′~28°20′,东经105°34′~106°20′之间。南东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、金沙、仁怀、习水、赤水等五市(县)相连,西与叙永接壤。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,辖26个乡镇(其中民族乡3个),269个行政村,总人口85万人,境内居住有汉、苗、彝、回等13个民族,是全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县之一。

二、气候篇

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,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。其主要气候特点是:四季分明、雨热同季、夏季炎热、冬季不太寒冷。气温差异大,无霜期长,年降雨量偏少,湿度适中,日照较充足,常年多夏伏旱。全县垂直气候明显。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,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。年平均气温:以古蔺县气象站(海拔537.7米)为代表的低山河谷区17.6度,以龙山气象哨(海拔825)为代表的低山槽谷地区15.5度,以石宝气象哨(海拔1306米)为代表的中山岩溶区12.9度。气温年较差大,古蔺20.5度、龙山20.4度、石宝21度。比泸州市其它各县的年较差大0.5—1.0度,气候大陆性特征比较显著。气温年际变化,古蔺16.8—18.6度。龙山14.7—16.3度。石宝12.4—13.5度之间。极端气温的分布差异明显,7月为最热月,其平均气温古蔺27.5度,龙山25.4度,石宝23.0度。1月为最冷月,平均气温古蔺7.0度,龙山5.0度,石宝2.0度。全年极端气温大于等于35度的日数古蔺26.7天,龙山10.9天,而石宝基本无出现。不同季节日照变化差异大,夏季最多,冬季最少,夏季日照564小时,占年日照时数的43%,冬季日照123小时,占年日照时数的9.6%。全县无霜期长,年平均在260天以上,适宜作物生长期长。而低山地区比中山地区还要多一个月。资料统计得出,年平均无霜期300.1天,年际变化在232—365天之间,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6日,终霜日出现在2月16日。

三、历史篇

古蔺,古为“西南夷”地。因境内蔺草丛生,唐朝元和初年曾在此设置蔺州,沿称古蔺至今。1908年建县。

解放之初,古蔺隶属于川南行署泸州专区;1953年四川恢复建省后,隶属于泸州专区;1960年宜宾、泸州两专区合并后,隶属于宜宾专区;1985年泸州建市后,古蔺由宜宾地区划归泸州市管辖至今。

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,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,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。古蔺境内太平渡、九溪口、二郎滩、草莲溪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二、三、四渡的重要渡口;白沙、鱼化、回龙场、太平渡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;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在白沙发出《告全体红色战士书》,古蔺数百名工农子弟和青年学生加入红军,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,长征精神至今代代传承。

四、行政区划篇

古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:古蔺镇。古蔺县下辖镇12个:古蔺、太平、二郎、德耀、双沙、永乐、丹桂、龙山、大村、石宝、观文、水口。乡14个(其中民族乡3个):桂花、东新、土城、鱼化、护家、白泥、石屏、金星、大寨(苗族乡)、黄荆、椒园、马蹄、马嘶(苗族乡)、箭竹(苗族乡)。

五、资源篇

古蔺县资源丰富,境内无烟煤、硫铁矿、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,尤以无烟煤储量最多,现已初步探明储量达44.4亿吨,煤层气储量达1001亿立方米,古蔺矿段已列入国家13个大型煤炭开发基地。

县内动植物资源种类多,1700多种高等植物中,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达20余种,省级以上确认的保护野生动物达35种。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黄荆原始森林、太平渡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、中国名酒“郎酒”酱香型白酒特殊的生产工艺、地域环境相互交织而成的名酒文化和赤水河旖旎的自然风光,共同构筑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。

古蔺是典型农业县,粮食作物常年播面115万亩,产量在5亿斤左右。农业产品中粮食作物以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红苕为主,经济作物以烤烟、油菜为主。全县盛产中药材,主要品种有赶黄草、金银花、杜仲、黄柏、木瓜、吴芋、天麻、天冬等。畜产品有丫叉猪、马头羊、川南黄牛等,均为地方优良畜种。

饮誉中外的中国名酒——郎酒,用优质山泉水酿造、天然岩洞储存,香味细腻、醇和浓郁、清香可口、回甜味长,誉满全国。古蔺手工面、麻辣鸡、蔺州三台土鸡、马蹄椪柑等山地生态特色产品颇具盛名。

六、城市发展篇

2007年初,县委、政府提出了城市发展的目标,5—10年县城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,城镇化水平达25%。县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,人口规模30万人,由古蔺片区、永乐片区、杨柳片区三部分组成。在古蔺片区内,东面是现在的老城区;西面是即将开发建设的新区,县委、县政府将按照“依托东区、开拓新区,东西结合,突出新区”的思路快速推进县城建设。规划的新城总面积7平方公里,总人口9万人。新城总的布局是“三横三纵一心两片”:“三横三纵”是新城的路网骨架;“一心”是新城中心区;“两片”是东西连接区和希望园区。

古蔺新城规划了一个城市中心区,将县城的新中心移到新城,五个主题公园(酒文化公园、墨金公园、和谐公园、兴龙公园、希望公园)串珠式的布局,将新城的山水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九个主题住宅区(迎宾山谷、合蔺山庄、五合山庄、墨金山庄、悦荣山庄、山林野趣、阳光山谷、未来水岸、希望都市),使整个城市婀娜多姿。新城的特色还体现在:环抱的青山使新城充满生机;蜿蜒的古蔺河让新城充满活力;酒街、和谐公园、希望园区将独特的文化融入整个新城,新城将成为一个集商贸、旅游、休闲为一体的山地园林城市。

随着川黔高速、遵赤高速、叙蔺高速公路、叙大铁路的建设,加之扩权强县和古叙煤田开发带来的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,古蔺城市建设即将迎来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期。我们将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,强势推进新城开发建设,提升完善东区城市功能,以建设森林城市、园林城市为目标,精研城市主题文化,突出县城建设,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。

七、环境篇

全县在地理上划分为三大区域---生态环境恢复区;生态经济发展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。

古蔺河从河流污染治理角度划分为四个区域---上游水源涵养区;环境污染控制区;农业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工业生态经济开发区。

八、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

县委、县政府大力弘扬“不怕困难,敢于胜利”的红军长征精神和“乐观自强,神采飞扬”的古蔺精神,牢固树立“攻势发展、科学发展、最好最快发展”的理念,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,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“五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、地方财政收入、城市规模三个翻番,努力建设公开、透明、高效的阳光古蔺;新兴、开放、进取的活力古蔺;包容、友爱、共享的和谐古蔺;平安、绿色、繁荣的美好古蔺”的目标任务,大力实施“稳农、强工、兴旅、活城、招商”五篇文章,全县呈现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。

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(GDP)达到90.45亿元,增长17.8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.01亿元,增长59.7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.04亿元,增长22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2元,增长17.9%;农民人均纯收入4925元,增长22.6%。

远景展望

到2020年,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50亿元以上,年均增长12.5%左右;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2500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,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5%。川南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基本建成。


古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:(0830)7222901
古蔺县信息中心联系电话:(0830)7203433 
电子信箱:glzfb@sina.com
站长邮箱:info@powereasy.net

友情提示

此页是<古蔺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信息资料

信息名称: 古蔺
信息栏目: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
网址链接: www.gulin.gov.cn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
网页版本: 手机版 电脑版
本页链接: http://wangrwaoqwv33.huaxinziyuan.net/